\u003c/p>\u003cp>如果問瑞士的國民運動是什么,大多數人會下意識回答:滑雪?;┑拇_是瑞士的傳統活動,瑞士又是全世界客流量最高的冬季滑雪勝地。\u003c/p>\u003cp>然而,更準確的答案,應該是徒步。\u003c/p>\u003cp>多年前我去蘇黎世旅行是在周末,大街小巷幾乎見不到幾個人,當時十分不解。原來,瑞士人都躲到大自然里去了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6E537B9DC944139057CA207D201FF124458F92E3_size321_w1080_h1350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800px;\" alt=\"△瑞士的風景,靜謐而美麗。/pexels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瑞士的風景,靜謐而美麗。/pexels\u003c/p>\u003cp>我有兩個在瑞士生活多年的中國朋友,一個在巴塞爾工作、一個住在洛桑。每到周末,他們的朋友圈不約而同,都在湖光山色中徒步。這種生活方式,完全是被瑞士人影響,入鄉隨俗。\u003c/p>\u003cp>瑞士的徒步統計數據顯示,57%的瑞士人口是活躍的徒步者,平均每年徒步20次,每次平均3小時,九成以上人口踏足過徒步小徑。\u003c/p>\u003cp>在愛徒步這件事上,全世界都沒法跟瑞士人比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01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徒步愛好者的天堂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就在瑞士人的家門口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為什么瑞士人愛徒步?首先當然是瑞士擁有無可比擬的世界級自然景觀。\u003c/p>\u003cp>在歐洲航天局的官網上,我們可以找到Sentinel-2A衛星拍攝的照片,從高空視覺還原瑞士的色彩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C33FC1FC134539E4E9BBD43D7D0694EE7DE97F0A_size428_w1080_h1071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634px;\" alt=\"△高空視角看瑞士 。/Sentinel-2A衛星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高空視角看瑞士 。/Sentinel-2A衛星\u003c/p>\u003cp>白色的阿爾卑斯山高高隆起,歐洲的屋脊就坐落在這里。然后是無處不在的綠,放眼望去皆蒼翠,瑞士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都被森林覆蓋。\u003c/p>\u003cp>再是數以千計的天然湖泊,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藍。日內瓦湖和納沙泰爾湖像深邃的藍寶石,因特拉肯旁邊的布里恩茨湖則像托帕石一般清透。\u003c/p>\u003cp>瑞士還有140條冰川,冰川和湖泊讓這片土地上淡水資源豐富、水體儲備優質,歐洲大約6%的淡水資源都位于瑞士境內。\u003c/p>\u003cp>從中部平原地區到南部阿爾卑斯山,從汝拉山脈的森林到恩特勒布赫遼闊的沼澤地,其中的自然景觀和生活空間豐富多樣,絢麗多姿。瑞士國土面積不大,卻擁有12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ECEE800B62D84EB5BE3405DAE5B85A73FBB272B9_size206_w1080_h720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26px;\" alt=\"△童話版的瑞士 。/pexels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童話版的瑞士 。/pexels\u003c/p>\u003cp>由于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氣候環境,瑞士有著一百多種全世界獨有的物種。4.6萬種植物、菌類和動物生長在瑞士,其中有3800種位列“瀕危和滅絕物種紅名單”。\u003c/p>\u003cp>全世界徒步愛好者都想奔赴的天堂,卻是瑞士人家門口的風景。距離繁華市中心的不遠之處,便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系統。你要是瑞士人,一樣不看白不看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02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全球最好徒步設施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瑞士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徒步者能夠探索瑞士幾乎每一個角落,得益于瑞士擁有超過65000公里帶有鮮明標識的徒步路線。\u003c/p>\u003cp>這套徒步路徑完善網絡的建立,并非一朝一夕。瑞士有著悠久的徒步旅行歷史,1930年代,雅克·艾斯(Jakob Ess)帶著他的學生尋找特別的遠足路徑,并且成立了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21409D41091FFE84CD6F066C82E0221E38EA4B6B_size1007_w1080_h614.pn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363px;\" alt=\"△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 。/網頁截圖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 。/網頁截圖\u003c/p>\u003cp>艾斯老師和他的組織,創建了一套統一的徒步路徑系統,由黃色標志和黑色文字組成,不僅為徒步者引導方向,而且告知他們以4.2公里/小時的平均速度行走這條路線需要多長時間,這套系統行之有效并沿用至今。\u003c/p>\u003cp>瑞士人對這套遠足徑系統的經年維護規劃和進一步優化,讓徒步者可以輕松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,立刻邁步進入大自然??紤]到一個人遠足技能的差異,瑞士的遠足路徑系統進行了清晰的分級:\u003c/p>\u003cp>最基礎的遠足徑,標有黃色標志,大部分路徑地勢平坦或略微傾斜,適合大多數步行者,這樣的步道占瑞士所有步道的65%;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87AE0EF7B61A2E13DE385283D1BEAF02F5B46443_size122_w880_h587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26px;\" alt=\"△64%的徒步線路標注了黃色,即低難度線路。 /swissinfo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64%的徒步線路標注了黃色,即低難度線路。 /swissinfo\u003c/p>\u003cp>紅白相間的路線為登山徑,某些地形會非常陡峭,登山鞋是必須裝備,可能還需要防滑釘和登山杖。某些裸露的小徑有固定的繩索和鏈條,幫助徒步者保持平衡;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71D76695D81CB04A054CD591044A1623DA47AB8C_size76_w880_h587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26px;\" alt=\"△山區徒步線路占全國徒步線路的35%。/swissinfo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山區徒步線路占全國徒步線路的35%。/swissinfo\u003c/p>\u003cp>藍白相間的標志則是高山遠足徑,徒步者需要有非常堅固的登山靴、繩索、頭盔和安全帶,同時具備地形評估能力和充足的高山經驗,這些路線地形復雜,有參差不齊的巖石和容易積雪的冰川,不適合初階玩家;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B3380303883FDC162012B024B80FF38057C7376C_size115_w880_h587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26px;\" alt=\"△只有1%的徒步線路是登山型的。/swissinfo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只有1%的徒步線路是登山型的。/swissinfo\u003c/p>\u003cp>粉紅色的標志,是專門用來標識冬季積雪的黃色小徑,屬于冬季遠足小徑,不需要特殊裝備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A561F7C5090E88A513D02BA9D0EDF46BE2F3BCB5_size106_w880_h587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26px;\" alt=\"△冬天的大雪會把許多低難度黃色線路變成季節性的冬季徒步線路。 /swissinfo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冬天的大雪會把許多低難度黃色線路變成季節性的冬季徒步線路。 /swissinfo\u003c/p>\u003cp>所有等級路線,都有標記高度、路口、距離,給出了到達最近設施點(包括火車站和巴士站)的預估時間。\u003c/p>\u003cp>在一切信息可視化的前提下,你可以選擇圖根堡山區一條長達87公里的多日徒步路線,也可以選擇阿德爾博登Hörnliweg半日游路線,兩個小時之內看到馬特洪峰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821AEEC43911D9A344E5DCD7867338713FD651CB_size129_w834_h417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320px;\" alt=\"△瑞士有完善的徒步系統 。/瑞士國家旅游局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瑞士有完善的徒步系統 。/瑞士國家旅游局\u003c/p>\u003cp>瑞士交通四通八達,并且與步道系統完美結合,所有的徒步小徑都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達,整體規劃相當完備科學。\u003c/p>\u003cp>徒步小徑沿途還有充足的餐廳、旅館、游樂區、野餐區、葡萄園,讓遠足活動更加豐富、更有保障,有的小徑還有嬰兒車和輪椅提供使用。\u003c/p>\u003cp>無怪乎瑞士人對徒步如此熱愛,在瑞士徒步,體驗實在太好了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03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又豪又摳的瑞士人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把錢花在徒步上了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當然,維護這套系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而且花費不菲。\u003c/p>\u003cp>像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這類組織的存在,做了非常多的工作,讓瑞士得以擁有最好的徒步設施和常青的徒步文化。\u003c/p>\u003cp>大約1500名志愿者,負責清理樹枝、修復路徑、調整路標、根據特殊天氣安裝專門設施等任務,確保徒步旅行者一切安全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913FEA5D3C958446727088CB17497DB0AA98188D_size106_w1080_h810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80px;\" alt=\"△志愿者會定期調整路標 。/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志愿者會定期調整路標 。/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\u003c/p>\u003cp>維護遠足徑對瑞士人來說非常重要,重要到寫進瑞士聯邦憲法。維護資金來自各州財政及其他捐款,年度投資總額約為5300萬瑞士法郎,平均每公里花費800瑞士法郎。\u003c/p>\u003cp>但瑞士人認為,這是對生活質量和個人福祉的一項巨大投資,繳稅用來干這個簡直太物超所值了。一流的步道網絡,既是他們的日常享受,也讓他們特別自豪。\u003c/p>\u003cp>作為一個人均收入常年領跑全球的富國,瑞士盛產富豪和名表??墒?,即使走在蘇黎世最奢侈的班霍夫大街上,你也見不到幾個一身名牌招搖過市的瑞士人。恰恰相反,瑞士人大多一身休閑服,看起來甚至有點“土”。\u003c/p>\u003cp>瑞士人在衣食住方面,一般都不追求花樣和排場。唯獨在行上面非常舍得,他們愿意在運動和休閑上一擲千金。\u003c/p>\u003cp>他們喜歡的越野自行車和小型游艇,無論單價還是維護費用都令人咋舌。徒步相對經濟,平均每人每年為徒步花費也超過860瑞士法郎,還未包括徒步裝備(瑞士人都是裝備黨,畢竟山區每年9000起的事故讓他們格外小心)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9017D8C9455E1A919088803647E2BDF2C83C5A2C_size175_w1080_h719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26px;\" alt=\"△很多瑞士徒步者都是“裝備黨” 。/圖蟲創意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很多瑞士徒步者都是“裝備黨” 。/圖蟲創意\u003c/p>\u003cp>在蘇黎世應用社會研究院的一項調查中,有這樣一個問題:如果年收入減少1000瑞郎,你會削減哪項開銷?大多數人最不會削減的就是用于運動和度假的費用。瑞士人相信,休閑乃自由人的快樂基礎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04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擁抱自然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擁抱自己和他人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徒步是瑞士人最愛的運動,也是他們度過閑暇時光的最佳選擇。無論清晨還是黃昏,晴空萬里還是刮風下雨,一年四季,瑞士各地的山野中隨處可見徒步者。\u003c/p>\u003cp>出生以后,死亡之前,瑞士人都在徒步。\u003c/p>\u003cp>3歲前的嬰兒期,他們跟父母一起遠足,有些父母甚至會背著孩子走到高山地帶。四五歲以后,孩子就可以輕松地跟父母一起行走了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1FC359920443EBCF0CEBA736580F545574981FCD_size196_w1080_h810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80px;\" alt=\"△在瑞士,父母經常帶孩子出門 。/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在瑞士,父母經常帶孩子出門 。/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\u003c/p>\u003cp>到了青春期,孩子仍然被要求在周末與家人一起遠足,但他們可能不再覺得有趣?,F在的青少年,寧愿在周末去城市里逛街。但成年以后,他們會重新愛上徒步,把它看作一項非??岬倪\動,越有挑戰性越好。\u003c/p>\u003cp>到了工作階段,年歲見長,徒步是瑞士人第一癡迷的休閑娛樂活動。夏季在阿爾卑斯山上俱樂部經營的山間小屋呆幾天,在大自然面前放下社會身份和生活煩惱,瑞士人享受回到本真的狀態。\u003c/p>\u003cp>退休之后,徒步成為瑞士人維持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康樂活動了。從小徒步到老的瑞士人,身心靈確實比較健康。瑞士人的人均壽命,常年居于全球前三,幸福指數也在全球前列。\u003c/p>\u003cp>有研究表明,定期的遠足可以改善一個人的睡眠、血壓和整體健康狀況,徒步者的抑郁風險低,遠足對情緒改善益處明顯。\u003c/p>\u003cp>對大多數瑞士人來說,徒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,社交。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textAlignCenter detailPic\">\u003cimg class=\"empty_bg\" data-lazyload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3_18/C3932427723F4DBB9576C81245F50D43683DA96F_size278_w1080_h759.jpg\" src=\"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AQMAAAAl21bKAAAAA1BMVEXy8vJkA4prAAAACklEQVQI12NgAAAAAgAB4iG8MwAAAABJRU5ErkJggg==\" style=\" width: 640px; height: 449px;\" alt=\"△在徒步路上,你可能會遇到與你相伴一生的人。/視覺中國\" />\u003c/p>\u003cp class=\"picIntro\">△在徒步路上,你可能會遇到與你相伴一生的人。/視覺中國\u003c/p>\u003cp>與家人建立聯系、與徒步旅行團體的定期會面、在小徑沿線的餐廳與朋友分享啤酒,即使一個人開始徒步旅行,也可能在途中結識新朋友,有的瑞士人甚至在遠足徑上遇到他們的未來配偶——徒步,人亦是風景。\u003c/p>\u003cp>瑞士人常說,上帝是吝嗇的,但對瑞士人除外。擁有絕佳的自然資源,這句話可能是成立的。但瑞士人的健康和快樂,更大程度源于他們對自然、生活的熱愛。\u003c/p>\u003cp>這幾年,國內刮起一陣戶外熱,國內的徒步愛好者已經形成自己的社群。這項運動可以輕松入門,也可以經由不同方向嘗試進階,無論新手還是資深人士,都能在徒步的過程中覓得自己獨有的戶外體驗。\u003c/p>\u003cp>像瑞士人那樣,與自然深度溝通、與自己深度溝通,你會發現,快樂可以很簡單。\u003c/p>","type":"text"}],"currentPage":0,"pageSize":1},"editorName":"袁雨欣","editorCode":"PSY359","faceUrl":"http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1588852/media","vestAccountDetail":{},"subscribe":{"type":"vampire","cateSource":"","isShowSign":0,"parentid":"0","parentname":"旅游","cateid":"1588852","catename":"九行","logo":"https://d.ifengimg.com/q100/img1.ugc.ifeng.com/newugc/20210623/11/wemedia/ea7928396344c33dc6fafbdc9087e71f02905f84_size251_w800_h800.jpg","description":"《新周刊》旗下的新銳旅游平臺","api":"http://api.3g.ifeng.com/api_wemedia_list?cid=1588852","show_link":1,"share_url":"https://share.iclient.ifeng.com/share_zmt_home?tag=home&cid=1588852","eAccountId":1588852,"status":1,"honorName":"","honorImg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.png","honorImg_night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.png","forbidFollow":0,"forbidJump":0,"fhtId":"4000000088200110623","view":1,"sourceFrom":"","declare":"","originalName":"","redirectTab":"article","authorUrl":"https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1588852/media","newsTime":"2023-05-06 08:54:12","lastArticleAddress":"來自北京"}},"keywords":"瑞士人,瑞士,徒步者,小徑,路徑,線路,路線,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,黃色,蘇黎世","safeLevel":0,"isCloseAlgRec":false,"interact":{"isCloseShare":false,"isCloseLike":false,"isOpenCandle":false,"isOpenpray":false},"hasCopyRight":true,"sourceReason":""};
var adKeys = ["adHead","adBody","topAd","logoAd","topicAd","contentAd","articleBottomAd","infoAd","hardAd","serviceAd","contentBottomAd","commentAd","commentBottomAd","articleAd","videoAd","asideAd1","asideAd2","asideAd3","asideAd4","asideAd5","asideAd6","bottomAd","floatAd1","floatAd2"];
var __apiReport = (Math.random() > 0.99);
var __apiReportMaxCount = 50;
for (var i = 0,len = adKeys.length; i 如果問瑞士的國民運動是什么,大多數人會下意識回答:滑雪?;┑拇_是瑞士的傳統活動,瑞士又是全世界客流量最高的冬季滑雪勝地。 然而,更準確的答案,應該是徒步。 多年前我去蘇黎世旅行是在周末,大街小巷幾乎見不到幾個人,當時十分不解。原來,瑞士人都躲到大自然里去了。 △瑞士的風景,靜謐而美麗。/pexels 我有兩個在瑞士生活多年的中國朋友,一個在巴塞爾工作、一個住在洛桑。每到周末,他們的朋友圈不約而同,都在湖光山色中徒步。這種生活方式,完全是被瑞士人影響,入鄉隨俗。 瑞士的徒步統計數據顯示,57%的瑞士人口是活躍的徒步者,平均每年徒步20次,每次平均3小時,九成以上人口踏足過徒步小徑。 在愛徒步這件事上,全世界都沒法跟瑞士人比。 01 徒步愛好者的天堂 就在瑞士人的家門口 為什么瑞士人愛徒步?首先當然是瑞士擁有無可比擬的世界級自然景觀。 在歐洲航天局的官網上,我們可以找到Sentinel-2A衛星拍攝的照片,從高空視覺還原瑞士的色彩。 △高空視角看瑞士 。/Sentinel-2A衛星 白色的阿爾卑斯山高高隆起,歐洲的屋脊就坐落在這里。然后是無處不在的綠,放眼望去皆蒼翠,瑞士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都被森林覆蓋。 再是數以千計的天然湖泊,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藍。日內瓦湖和納沙泰爾湖像深邃的藍寶石,因特拉肯旁邊的布里恩茨湖則像托帕石一般清透。 瑞士還有140條冰川,冰川和湖泊讓這片土地上淡水資源豐富、水體儲備優質,歐洲大約6%的淡水資源都位于瑞士境內。 從中部平原地區到南部阿爾卑斯山,從汝拉山脈的森林到恩特勒布赫遼闊的沼澤地,其中的自然景觀和生活空間豐富多樣,絢麗多姿。瑞士國土面積不大,卻擁有12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。 △童話版的瑞士 。/pexels 由于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氣候環境,瑞士有著一百多種全世界獨有的物種。4.6萬種植物、菌類和動物生長在瑞士,其中有3800種位列“瀕危和滅絕物種紅名單”。 全世界徒步愛好者都想奔赴的天堂,卻是瑞士人家門口的風景。距離繁華市中心的不遠之處,便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系統。你要是瑞士人,一樣不看白不看。 02 全球最好徒步設施 瑞士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徒步者能夠探索瑞士幾乎每一個角落,得益于瑞士擁有超過65000公里帶有鮮明標識的徒步路線。 這套徒步路徑完善網絡的建立,并非一朝一夕。瑞士有著悠久的徒步旅行歷史,1930年代,雅克·艾斯(Jakob Ess)帶著他的學生尋找特別的遠足路徑,并且成立了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。 △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 。/網頁截圖 艾斯老師和他的組織,創建了一套統一的徒步路徑系統,由黃色標志和黑色文字組成,不僅為徒步者引導方向,而且告知他們以4.2公里/小時的平均速度行走這條路線需要多長時間,這套系統行之有效并沿用至今。 瑞士人對這套遠足徑系統的經年維護規劃和進一步優化,讓徒步者可以輕松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,立刻邁步進入大自然??紤]到一個人遠足技能的差異,瑞士的遠足路徑系統進行了清晰的分級: 最基礎的遠足徑,標有黃色標志,大部分路徑地勢平坦或略微傾斜,適合大多數步行者,這樣的步道占瑞士所有步道的65%; △64%的徒步線路標注了黃色,即低難度線路。 /swissinfo 紅白相間的路線為登山徑,某些地形會非常陡峭,登山鞋是必須裝備,可能還需要防滑釘和登山杖。某些裸露的小徑有固定的繩索和鏈條,幫助徒步者保持平衡; △山區徒步線路占全國徒步線路的35%。/swissinfo 藍白相間的標志則是高山遠足徑,徒步者需要有非常堅固的登山靴、繩索、頭盔和安全帶,同時具備地形評估能力和充足的高山經驗,這些路線地形復雜,有參差不齊的巖石和容易積雪的冰川,不適合初階玩家; △只有1%的徒步線路是登山型的。/swissinfo 粉紅色的標志,是專門用來標識冬季積雪的黃色小徑,屬于冬季遠足小徑,不需要特殊裝備。 △冬天的大雪會把許多低難度黃色線路變成季節性的冬季徒步線路。 /swissinfo 所有等級路線,都有標記高度、路口、距離,給出了到達最近設施點(包括火車站和巴士站)的預估時間。 在一切信息可視化的前提下,你可以選擇圖根堡山區一條長達87公里的多日徒步路線,也可以選擇阿德爾博登Hörnliweg半日游路線,兩個小時之內看到馬特洪峰。 △瑞士有完善的徒步系統 。/瑞士國家旅游局 瑞士交通四通八達,并且與步道系統完美結合,所有的徒步小徑都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達,整體規劃相當完備科學。 徒步小徑沿途還有充足的餐廳、旅館、游樂區、野餐區、葡萄園,讓遠足活動更加豐富、更有保障,有的小徑還有嬰兒車和輪椅提供使用。 無怪乎瑞士人對徒步如此熱愛,在瑞士徒步,體驗實在太好了。 03 又豪又摳的瑞士人 把錢花在徒步上了 當然,維護這套系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而且花費不菲。 像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這類組織的存在,做了非常多的工作,讓瑞士得以擁有最好的徒步設施和常青的徒步文化。 大約1500名志愿者,負責清理樹枝、修復路徑、調整路標、根據特殊天氣安裝專門設施等任務,確保徒步旅行者一切安全。 △志愿者會定期調整路標 。/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 維護遠足徑對瑞士人來說非常重要,重要到寫進瑞士聯邦憲法。維護資金來自各州財政及其他捐款,年度投資總額約為5300萬瑞士法郎,平均每公里花費800瑞士法郎。 但瑞士人認為,這是對生活質量和個人福祉的一項巨大投資,繳稅用來干這個簡直太物超所值了。一流的步道網絡,既是他們的日常享受,也讓他們特別自豪。 作為一個人均收入常年領跑全球的富國,瑞士盛產富豪和名表??墒?,即使走在蘇黎世最奢侈的班霍夫大街上,你也見不到幾個一身名牌招搖過市的瑞士人。恰恰相反,瑞士人大多一身休閑服,看起來甚至有點“土”。 瑞士人在衣食住方面,一般都不追求花樣和排場。唯獨在行上面非常舍得,他們愿意在運動和休閑上一擲千金。 他們喜歡的越野自行車和小型游艇,無論單價還是維護費用都令人咋舌。徒步相對經濟,平均每人每年為徒步花費也超過860瑞士法郎,還未包括徒步裝備(瑞士人都是裝備黨,畢竟山區每年9000起的事故讓他們格外小心)。 △很多瑞士徒步者都是“裝備黨” 。/圖蟲創意 在蘇黎世應用社會研究院的一項調查中,有這樣一個問題:如果年收入減少1000瑞郎,你會削減哪項開銷?大多數人最不會削減的就是用于運動和度假的費用。瑞士人相信,休閑乃自由人的快樂基礎。 04 擁抱自然 擁抱自己和他人 徒步是瑞士人最愛的運動,也是他們度過閑暇時光的最佳選擇。無論清晨還是黃昏,晴空萬里還是刮風下雨,一年四季,瑞士各地的山野中隨處可見徒步者。 出生以后,死亡之前,瑞士人都在徒步。 3歲前的嬰兒期,他們跟父母一起遠足,有些父母甚至會背著孩子走到高山地帶。四五歲以后,孩子就可以輕松地跟父母一起行走了。 △在瑞士,父母經常帶孩子出門 。/瑞士遠足路徑聯合會官網 到了青春期,孩子仍然被要求在周末與家人一起遠足,但他們可能不再覺得有趣?,F在的青少年,寧愿在周末去城市里逛街。但成年以后,他們會重新愛上徒步,把它看作一項非??岬倪\動,越有挑戰性越好。 到了工作階段,年歲見長,徒步是瑞士人第一癡迷的休閑娛樂活動。夏季在阿爾卑斯山上俱樂部經營的山間小屋呆幾天,在大自然面前放下社會身份和生活煩惱,瑞士人享受回到本真的狀態。 退休之后,徒步成為瑞士人維持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康樂活動了。從小徒步到老的瑞士人,身心靈確實比較健康。瑞士人的人均壽命,常年居于全球前三,幸福指數也在全球前列。 有研究表明,定期的遠足可以改善一個人的睡眠、血壓和整體健康狀況,徒步者的抑郁風險低,遠足對情緒改善益處明顯。 對大多數瑞士人來說,徒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,社交。 △在徒步路上,你可能會遇到與你相伴一生的人。/視覺中國 與家人建立聯系、與徒步旅行團體的定期會面、在小徑沿線的餐廳與朋友分享啤酒,即使一個人開始徒步旅行,也可能在途中結識新朋友,有的瑞士人甚至在遠足徑上遇到他們的未來配偶——徒步,人亦是風景。 瑞士人常說,上帝是吝嗇的,但對瑞士人除外。擁有絕佳的自然資源,這句話可能是成立的。但瑞士人的健康和快樂,更大程度源于他們對自然、生活的熱愛。 這幾年,國內刮起一陣戶外熱,國內的徒步愛好者已經形成自己的社群。這項運動可以輕松入門,也可以經由不同方向嘗試進階,無論新手還是資深人士,都能在徒步的過程中覓得自己獨有的戶外體驗。 像瑞士人那樣,與自然深度溝通、與自己深度溝通,你會發現,快樂可以很簡單。 “特別聲明:以上作品內容(包括在內的視頻、圖片或音頻)為鳳凰網旗下自媒體平臺“大風號”用戶上傳并發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 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videos,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.”最有錢的瑞士人超級摳門,這件事除外
獨家搶先看